近年来,仁合社区聚焦居民“急难愁盼”,创新推出“伙伴计划”服务品牌,通过链接高校资源、深耕文化共融、构建长效机制,形成“服务+高校赋能”“服务+文化浸润”“服务+长效共生”三大品牌矩阵,成为新时代社区治理的亮眼名片。
品牌核心:“伙伴计划”构建全场景服务体系
仁合社区以“伙伴计划”为品牌核心,搭建“需求征集-资源匹配-精准服务-反馈提升”闭环链条,打造多维度民生服务场景:
“小修小补”便民品牌:联动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组建学生志愿维修队,开展家电检修、机械维修等“家门口”服务,2024年10月试点以来累计解决居民生活难题200余件,获评“最接地气社区服务项目”。
“一老一小”关爱品牌:联合银杏学院打造“小哈哈双语戏剧团”,开设青少年戏剧公益课堂;携手高校志愿者为孤寡老人提供居家安全改造、情感陪护等服务,构建“老有保障、幼有优教”的幸福生态。
“石榴籽”文化品牌:创新民族共融服务场景,开展中秋宫灯DIY、民族美食共制等活动,吸引12个民族群体参与,相关活动被市级媒体专题报道,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品牌特色:高校赋能激活服务创新基因
仁合社区将高校资源转化为品牌发展动能,形成“专业服务+实践育人”双循环模式:
“一校一策”精准对接:针对西华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技术优势,开发“数字助老”课堂;依托银杏学院外语资源,打造双语文化服务;与机械学院共建实训基地,实现“社区出题、高校解题”。
服务项目课程化:将社区服务纳入高校社会实践学分体系,如“小哈哈戏剧团”课程由英语专业学生设计教案,既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又保障服务专业性,形成“服务带教学、教学促服务”的品牌护城河。
品牌深化:文化IP塑造社区精神地标
社区以传统节日、地域文化为载体,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化服务IP:
“我们的节日”系列:中秋宫灯DIY、端午香囊制作等活动融入高校创意,衍生出“手作体验+文化讲述+公益传递”特色模式
志愿服务文化IP:设立“公益伙伴日”,举办年度志愿服务颁奖礼,通过授牌仪式、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将“帮助别人是高级的快乐”理念深植居民心中
品牌成效:从服务创新到治理范式突破
仁合社区品牌建设成果显著:
资源聚合平台:吸引6所高校、20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累计开展服务180余场,惠及居民超万人次。
治理模式输出:创新“微服务清单”“校社双导师制”等机制,让服务变得有长度,有温度,有鲜度。
仁合社区党委书记金世凤表示,将持续深化“伙伴计划”品牌内涵,拓展“绿色生态服务”“社区创客空间”等新领域,推动志愿服务向“专业化、项目化、IP化”升级,打造社区治理创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