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如何打破邻里隔阂、构建熟人社区成为重要课题。仁合社区通过创新推出“伙伴计划”,联动辖区医疗机构、教育机构、非遗传承人及爱心商家等20余家社会力量,以烟火集市为载体,开展系列居民融合行动。2024年9月至2025年4月期间举办的6场主题集市,累计吸引上千余人参与,成功搭建起居民情感联结的“暖心桥”。
多元服务场景激活社区交往
依托伙伴资源优势,集市打造“健康服务+文化体验+公益实践”三维融合场景。红光卫生院、调御堂中医诊所等医疗伙伴持续开展血压监测、艾灸理疗等惠民服务,在健康咨询中拉近居民距离;君康中医馆将中药材知识与香囊制作相结合,带动亲子家庭共制驱蚊香囊,让代际交流融入药香;小种子英语机构创新设计英语套圈游戏,以趣味互动打破青少年社交壁垒。数据显示,超过80%的参与居民表示“在特色服务中认识了新邻居”。
文化共享深化社区认同
社区注重以传统文化凝聚共识,邀请糖画、剪纸等非遗传承人开展15场工作坊。在清明集市中,陈氏手作制香摊位吸引百余家庭体验古法制香,三代同堂共制香囊的场景成为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新春集市的川剧变脸表演引发全龄段喝彩,居民微信群中持续分享的表演视频,掀起线上线下的文化热议。这种“技艺展示+深度体验”模式,使社区文化认同度提升42%。
公益实践培育共同体意识
通过建立“公益反哺”机制,社区引导居民从服务受益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在慈善基金主题集市中,50余名“公益小摊主”自主经营手作摊位,儿童义卖书籍玩具、老人传授缝补技艺的场景,构建起跨年龄段的协作网络;爱心商家捐赠的每笔营收均注入社区基金,用于帮扶孤寡老人等群体,形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环。目前社区基金已筹集善款5000余元,资助社区微公益服务,例如清洁工送温暖等。
长效机制巩固融合成果
社区接下来即将建立“集市服务积分制”,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可兑换中医理疗、非遗体验等特色服务,同时组织加入“公益伙伴库”;同步开通“邻里互助线上集市”,将二手交易、技能共享延伸至日常生活。
仁合社区党委书记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伙伴计划,计划引入高校社工团队、社区基金等专业力量,打造“月度主题集市+常态化互助驿站”服务体系,让烟火气里的温暖相遇,真正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持久动能。这种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共治模式,正为新时代社区融合提供鲜活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