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31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探秘拐枣酒古法酿造,对话非遗传承人

2025年7月1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旬酿拾光”暑期实践团队前往陕西省旬阳市铜钱关镇,对陕西鑫宝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古法拐枣酒酿造技艺进行专项考察。团队与公司创办人、获评“中国好人”称号的杨厚根先生及技术骨干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调研围绕传统工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及产业现代化发展展开,展现了以特色产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模式。

团队成员观摩鑫宝葫公司产品展览基地(团队自摄)

在杨厚根先生的亲自引导下,实践团实地探访了古法酿造车间,沉浸式体验了拐枣酒的精湛工艺:从严格筛选秦巴山野生拐枣、新疆大枣等天然原料,到恪守“三蒸三酿”古法(历经45天三次蒸煮与发酵),再到将基酒存入陶坛,置于五龙湾生态庄园天然溶洞中陈酿三年以上,最终由调酒师以“以酒勾酒”技艺调和出绵柔醇厚的独特风味。公司巧妙融合现代科技,运用物联网实时监控发酵环境,引入高端水处理设备保障水质,并采用低温萃取技术显著提升酒体中活性物质(如环烯醚萜类)含量达30%,其产品荣获2024年陕西省农产品金奖,远销海外。

曾为西安建材行业翘楚的杨厚根先生,2019年毅然返乡创业。他坦言,目睹旬阳“液体黄金”——拐枣酒古法技艺濒临失传,决心以商业智慧活化非遗,“立志打造中国最好的白酒”。他创新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发展拐枣种植5000亩,与300余户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同时,积极塑造品牌,注册“鑫宝葫”“益国”商标,设计融合旬阳剪纸与汉江文化的包装,获评2025年“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品牌”;并通过编制工艺标准、培养传承人、开设体验式“非遗工坊”(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及创新推出吸引40%年轻消费者的低度“拐枣酒+”系列,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杨厚根先生与团队成员亲切交流(团队自摄)

针对拐枣酒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年轻市场认知度不足的现状,双方深入探讨了破局路径。杨厚根强调拐枣酒药食同源的价值及其活血、散瘀等保健功效,在东南沿海及海外市场潜力巨大。实践团建议,在坚守天然地下水酿造、保证源头品质的同时,可精准定位:深挖养生价值稳固现有市场;并大力拥抱年轻群体,将深厚历史文化与潮流元素结合,开发文创盲盒、特色摆件等衍生品,探索与热门影视、游戏联名推出限量系列,以创新设计和互动体验拓展年轻客群。

鑫宝萌·拐枣原浆酒产品示意图(团队自摄)

此次调研令团队深切感受到鑫宝葫公司“一杯拐枣酒,富民又兴文”的实践价值。杨厚根表示未来将深化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研发健康新品,推动旬阳拐枣酒走向世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队将系统提炼“鑫宝葫”在传统工艺现代化、文化价值转化及人才返乡驱动方面的成功经验,形成案例,为地方政府非遗保护与秦巴山区文化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团队成员与杨厚根先生的合照(团队自摄)

(作者:张佳玉)

(调研团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旬酿拾光”暑期社会实践团)

(调研时间:2025年7月18日)

 

上一篇:河海大学三下乡农工耘梦助振兴,青助兴农谱新篇——实践队深入城乡开展志愿服务
下一篇:青春实践启新程:解码河湟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