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热浪蒸腾。7月27日上午9点30分,南昌县返家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学子们,带着延续两周的热忱与经验,走进伍龙社区的街巷里弄。这支曾在莲塘街道留下调研足迹的队伍,再次以青春之名,聚焦居民生活琐碎与商铺经营甘苦,用更成熟的姿态续写着与基层的温暖对话。
一、熟稔中的启程:带着经验再出发
社区入口处,身着统一志愿服的学子们已然集结。与初次调研时的些许拘谨不同,此刻他们手中的问卷被抚平了边角,口袋里的卡通小礼物摆放得整整齐齐。“记得多留意独居老人的需求,上次正荣社区王阿姨提到的快递问题,或许伍龙也有类似情况。”队长轻声提醒着,话语里带着对过往经验的复盘。没有过多的寒暄,学子们自然分成几组,有的走向晨练人群聚集的小广场,有的朝着商铺林立的主街走去——那份“想为家乡多做一点”的热忱,在熟悉的节奏里愈发坚定。
图一: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讨论社区调研任务安排
二、街巷交谈:捕捉居民心头事
“大爷,您常来这锻炼呀?这健身器材用着还顺手不?”在社区健身区,一位学子半蹲在石凳旁,笑着和正在擦汗的老人搭话。老人放下毛巾,指着不远处松动的单杠说:“这杠子晃得厉害,家里孙子想玩我都不敢让他碰。”学子连忙在问卷上圈注,又追问:“那平时取快递方便不?有没有啥烦心事?”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从快递柜不够用到小区路灯太暗,絮絮叨叨说了不少,学子们听得认真,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社区广场的树荫下,几位带孩子的家长围坐在一起。学子们递上小礼物,孩子们接过卡通小礼物笑得灿烂,家长们也放松了下来:“暑假孩子没人管,要是社区能有个临时托管点就好了。”这样的诉求被一一记下,问卷上的字迹里,藏着居民对生活最朴素的期待。
三、商铺恳谈:读懂经营甘与苦
“老板,忙着呢?我们想问问您这儿生意咋样?”走进一家便利店,学子们笑着和正在理货的店主打招呼。店主直起身,指着空荡荡的货架叹了口气:“租金涨得厉害,货都不敢多进,加上最近客流少,一天下来挣的刚够交房租。”学子们拿起笔,在“经营难点”一栏写下“租金高、客流少”,又追问:“那对咱们这边的扶持政策了解不?”店主摇摇头:“平时光顾着看店,哪有空琢磨这些。”
图二: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内商铺营业者开展需求调研
街角的餐馆里,老板娘正擦着桌子。听闻是来调研的,她停下手中的活:“现在年轻人爱去网红店,我们这老店留不住客,难啊。”学子们静静听着,把这些带着烟火气的烦恼,认真记在问卷背面。
图三: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内商铺营业者开展需求调研
四、休整时的热聊:把收获揉进烟火气里
正午时分,队伍来到正荣大湖幸福社区食堂。三菜一汤的简单饭菜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上午的见闻:“刚才那位阿姨说的托管问题,好像上次别的社区也提到过”“五金店老板想做线上推广,就是不知道咋弄”。饭后在职工之家休息时,有人翻看问卷整理重点,有人对着商铺分布图标注难点,阳光透过窗户落在纸上,把这些细碎的思考晒得温热。 下午3点30分,学子们再次走进伍龙社区,脚步比上午更轻快。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串系在社区与青春间的纽带。
图四: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在饭桌上讨论调研见闻
五、新识中的成长:让青春智慧更接底气
傍晚6点,调研结束时,每个人手中的问卷都已写得满满当当。有学子在本子上写道:“今天鼓起勇气和那么多陌生人说话,才知道开店不易,过日子也有这么多细碎的难处。老板们提到租金时紧锁的眉头,阿姨们说托管时期盼的眼神,都比任何数据都让人难忘。” 这次伍龙社区调研,收集到的不仅是居民对设施、服务的具体需求,更是商铺在经营中的真实痛点。与此前不同的是,学子们更懂得在细节处用心——对老人放慢语速,和商户聊天时先帮着递个东西,这些小小的举动,让调研多了份人情味。
夕阳西下,学子们的身影渐渐远去,留下的问卷里,藏着基层最真实的声音。这场青春与社区的相遇,让青年学子在倾听中读懂了“民生”二字的重量,也让伍龙社区的烟火气里,多了份被牵挂的温暖。这场未完待续的调研,终将把今日的倾听,变成明日社区里看得见的改变。
图五: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合影留念
实践团队:南昌县返家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
通 讯 员:温 涛(东华理工大学)
黄豆豆(江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