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5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宪法学习与实践之旅——池州学院赴“凤阳县小岗村-非遗传承工作室”红遗融合实践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思想引领的教育方针,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池州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2025年6月24日赴全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开展以“推进红色文化与非遗传承相结合”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

细化工作指南,部署具体安排。活动开展前,带队教师围绕活动顺利开展,对队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筹备。考虑到活动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教师团队精心组织系列准备工作,确保队员以最佳状态投入实践。首先,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向队员详细介绍小岗村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以及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让队员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激发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依据队员专业特长与个人能力,进行合理分工,明确个人职责与任务,同时制定详细活动日程和规章制度,要求队员严格遵守作息、按时完成任务,保障活动有序推进。最后,着重强调安全问题,组织队员学习安全知识、制定安全预案,要求实践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注意人身及财产安全。

抵达实践地点,着眼法治文化。队员们身着统一的服装,精神饱满,带着精心准备的宪法宣传资料和活动物资。抵达凤阳县后,团队立即启动"三位一体"法治工程:武英法治文化公园搭建"宪法讲堂",通过展板解说等形式,将抽象法条转化为"守护家园的盾牌""化解矛盾的钥匙""捍卫权益的利剑"。队长桂瑶以"精准定位、精细实施、精彩呈现"为纲领,部署"文化公园筑基、入户走访固本、案例解析强效"的立体化行动方案,获得全体队员"思想有深度、方案有温度、执行有力度"的积极响应。在乡村普及宪法知识对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关键作用。队员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疑问和见解,展现出对活动的专业思考和积极态度。在交流环节,队员们围绕如何将专业的宪法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村民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此次在主题公园宪法学习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专业的讲解、交流和互动,使我们对宪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法治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

紧跟非遗脚步,探寻文化命脉。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凤画传承人张维武的工作室,开展凤画历史学习活动,近距离感受凤画艺术独特魅力,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之旅。实践队成员抵达后,张维武老师热情接待。交流中,张老师详细讲述凤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介绍这一中国民间艺术瑰宝如何形成独特绘画风格与艺术体系,以及古代凤画在宫廷装饰和民间祈福中象征吉祥、尊贵与美好的文化内涵。随后,他展示了从古朴典雅的古代凤画到融入现代元素的创新之作,一边展示一边耐心讲解凤画“蛇头、龟背、鹰嘴、鹤腿、如意冠、九尾十八翅”的独特造型特征与绘画技法,让队员们感受凤画灵动而威严的气质。互动环节中,张老师亲自示范凤画基本绘画技巧,从勾勒线条到上色晕染,步骤细致入微。队员们纷纷拿起画笔,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绘制,虽初次创作略显生疏,但热情高涨,切实体会到凤画创作的不易,也更深刻理解了其艺术精妙。

此次学习活动,不仅让实践队成员们系统地了解了凤画史,掌握了一定的凤画绘制技巧,更激发了大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团队成员表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被凤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折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让更多人了解凤画,将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未来,池州学院赴“凤阳县小岗村-非遗传承工作室”红遗融合实践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将继续深入探索传统文化领域,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凤画艺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池州学院:赴“凤阳县小岗村-非遗传承工作室”红遗融合实践团)

上一篇: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赛旅交响”发展成就观察团在南通调研
下一篇:三下乡总结篇|山水之间寻发展良策,烟火气里传赤子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