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惠州,城乡涌动着青春的气息。
惠州学院白花雅韵筑梦队以惠州市惠东县白花镇为实践地点,启动“白花客影,红筑长歌”历史文化发展调研与文创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调研、设计特色文创产品等,深度激活文化资源效能,助力本土文化传播与可持续发展,推动文旅产业融合,为白花镇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调研期间,团队还开展了以建筑绘画为主题的课程,队员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优势,为白花镇教育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白花雅韵筑梦队合照
实地探访古迹
实践首日,在文化站工作人员引领下,团队开启了白花镇古迹探访之旅。队员漫步其间,触摸岁月痕迹:苏茅垅四角楼,藏着先辈智慧、蕴含革命火种;各式桥梁,默默叙说交通水利的岁月更迭。何氏、自俊公等宗祠,革命印记与宗族传承,随梁枋雕刻缓缓流淌;原田新居——惠东最大客家围龙屋,虽经风雨侵蚀,往昔聚居烟火仍可窥见。蓉镜小学校旧址化身为美丽圩镇客厅,古建以新貌,于时代浪潮续写传承篇章,让历史与当下共鸣交融。7月14日至16日,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团队总共调研了16处文物点,并拍照取材。
图为工作人员讲解宗祠历史
感受匠心传承
团队观摩了卤鹅制作现场和竹编工艺现场。锅里的卤鹅色泽诱人,沸腾的蒸汽带着醇厚的香气弥散开来。卤鹅传人和队员们分享心得,她强调,选材一定要“真材实料”,还要“新鲜”。她坚守这门手艺32年,如今传给了儿子,更盼着能一代代传到孙辈。竹编师傅虽手掌粗粝,指尖却灵活非凡,竹条在他手中渐渐被编制成篮子的形状,一举一动里都藏着老手艺人的巧思。
图为队员采访卤鹅手艺传承人
图为队员采访竹编工艺传承人
实地拍摄与测绘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全神贯注地拍摄宣传图片和视频,镜头流转间,细致捕捉古建与匠艺的每一处韵味;同时,部分队员专注于建筑测绘,手持工具严谨丈量,将古建的形制与细节精准记录,以笔墨与数据留存历史印记。
图为队员测绘白花镇古建筑
文创设计交流
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召开了文创产品定调会,围绕白花镇特色,从产品的呈现形式、内容侧重到细节设计逐一推敲,大家不断碰撞思路,在一次次讨论中打磨细节,让产品方案更贴合白花镇的独特气质。
图为团队开展文创定调会
开设特色绘画手工课
在调研过程中,本团队为镇上的小朋友们开设了一节特色绘画手工课。在队员们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作出各具特色的作品。这不仅引起了孩子们对特色建筑的兴趣,而且为白花镇的文化宣传播下了传承的种子。
图为团队开展课程合照
科技活化古建筑
在实践过程中,本团队选取了一处最具代表的古建筑--庄氏宗祠,以它为基础制作了“VR”相关的3D实景,利用虚拟现实重现历史情境,对祠堂内部的建筑构造进行拍摄录制并转化成公开的资料可供大家欣赏,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有效实现白花镇古建筑的活化。
图为团队为“VR”画面取景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白花雅韵筑梦队深入白花镇,围绕客家民俗、围屋建筑和红色文化等开展了系统调研与宣传。团队成员雷蕾表示:这次深入白花镇的社会实践让她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通过走访调研、拍摄记录和文创设计,不仅可以挖掘客家民俗、围屋建筑和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字化传播的力量,可以说新媒体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
在预期成果的基础上,团队成功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及公众号等多种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相关视频或文章,全面展示了白花镇的文化魅力。这些宣传内容吸引了更多人对白花镇的关注,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此次实践不仅提升了团队成员的跨学科合作能力,也为白花镇的文化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曾丰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