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26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青春“治水”行:从课堂到湿地,书写生态文明“实践答卷”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响应“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号召,7月3日,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水梦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宜昌市夷陵区黄柏河湿地公园,开展流域治理实践活动。

课堂外的“水生态实验室” 黄柏河作为长江一级支流,是宜昌市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在湿地公园现场,团队成员手持采样瓶等设备,沿河岸分段采集水样,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水质数据,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湿地植被对水体净化的作用,并结合专业所学分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

水库背后的“生态辩证法” 西北口水库管理处副主任张亮为团队讲解了黄柏河流域治理的历程与智慧。从早期防洪抗旱的水库建设,到如今“生态优先、最小干预”的治理理念,当地通过河长制联动、智慧监测平台、生态补偿机制等创新举措,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转型。“过去认为‘人定胜天’,现在更强调‘人水和谐’,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发展观念的升华。”。团队成员还围绕“湿地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议题,与工作人员展开讨论,提出青年视角的建议。

把论文写在江河岸边 “在实验室里分析数据,不如到河边读懂水的语言。”团队指导老师向爱盟表示,此次实践将专业学习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复杂性。后续团队将把采集的样本带回实验室进一步检测,形成黄柏河湿地水质调研报告,为地方生态保护提供数据参考。

从课堂理论到湿地实践,“山水梦行”实践团队用脚步丈量水生态,以专业赋能河湖治理。队员们表示,将始终牢记“把青春献给绿水青山”的誓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接力跑中,奋力交出属于青年一代的优异答卷。(通讯员杨涵)

 

上一篇:矿山上的生态课堂:大学生聆听矿一代的绿色转型故事
下一篇:坝上课堂里的国情教育:大学生水利工程一线学专业担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