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昌夷陵区樟村坪镇地下500米的巷道深处,汩汩清泉正从沉积池中涌出。7月4日,当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水梦行"团队成员饮下经矿井污水处理系统净化的直饮水时,一场关于现代矿山的认知革命正在发生。
地心课堂:七道工序淬炼"矿中泉"
在浴华坪磷矿副矿长郭道焕的引领下,调研团队深入井下核心作业区。灯光映照下,六组直径两米的蓝色净化罐体正轰鸣运转。"矿井水经旋流沉淀、生物脱磷等七重净化,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质。"郭矿长向同学们介绍到。随着阀门转动,清冽的水流注入玻璃杯,团队成员接力品尝这份"地心甘泉"。这套每日处理3000吨污水的系统,使华西矿业成为全国首家实现井下污水直饮的磷矿企业。
图 1 同学们尝试净化水
智能神经:35kV电光织就5G天网
巷道转角处,岩壁上密布的银色线槽引人注目。"这是宜昌首个井下智能系统的‘大动脉’。"技术总监指向头顶:35kV变电枢纽如蓝色巨龙纵贯巷道。在集控中心大屏上,每一位员工,每一辆作业车辆的位置信息都显示的清清楚楚。过去需要三班倒的巡检岗,现在由AI系统24小时值守。智能化改造正遍布矿山大大小小的角落。
图 2 团队成员聆听矿长讲解
绿色蝶变:从"黑色标签"到"国字招牌"
升井后,华西矿业党委书记展示的沙盘揭晓了更多生态密码:曾经裸露的矿坑已被整齐的森林覆盖,被侵占的农田已经变成一亩亩良田。矿区将处理后的矿渣回填进入采空区,既避免了山体塌陷等安全隐患,又提高了尾矿的提取率与成型率,为矿企增产增收。科技改变了这座矿区,让矿山有了呼吸。不愧于国家级绿色矿山的称号。
此次踏访调研,武科大学子们收获颇丰。他们在矿洞深处触摸矿业智能脉搏,在净化水的甘甜中品悟绿色理念。此次经历,将激励他们在专业学习与实践中,为推动矿业迈向更智能、更环保的未来持续探索,助力行业在智能与绿色的康庄大道上稳健前行。(通讯员 田志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