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28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闽西红潮·碧水先锋||以青春为笔,绘就碧水青山新画卷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闽西红潮·碧水先锋”实践队深入基层,以“守护幸福河湖,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深入闽西山区,以”河小禹“专项行动为主要内容,通过支教宣讲、调研献策等实践活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投身河湖资源保护,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爱心支教:书写乡村环保教育新篇章

“闽西红潮·碧水先锋”支教开营仪式在永定胡文虎实验小学拉开序幕,政企校多方代表齐聚,共话育人初心。实践队带着廉政、生态、安全等特色课程,开启沉浸式教学。

环保布袋彩绘课上,孩子们用掌印绘就“环保画卷”,以画笔勾勒绿色梦想,在创作中种下“节水护绿”的种子。

同日,在永定二中的经验座谈会上,实践队化身“引路人”。校友廖烨檬,现任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重返母校,以“过来人”身份鼓励学子拼搏,更播下“福大之约”的期待;实践队队长从选科策略到错题整理,分享干货满满的学习秘籍。这场知识传承,为初三学子衔接高中、拓宽视野架起了坚实桥梁。

永定区教育局副局长江小敏对此次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认为该活动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晰未来学业规划、增强学习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

廉政教育课堂上,海瑞的清廉故事、抗战先烈的坚守,通过生动讲解直抵童心。孩子们在情景模拟中学会拒绝诱惑,在布袋彩绘里融合“廉洁+环保”理念,从“不知廉政”到明白“清廉在日常”,完成了一场心灵的成长蜕变。同时,以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实践队聚焦爱国主义教育,将抗战精神与时代使命相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厚植孩子们的民族情感。

7月10日,社会实践基地的揭牌,让“人才共享、专业共进、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的“四共理念”落地生根。福州大学与胡文虎实验小学携手,将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持续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

在当天生动有趣的课程上,福州大学“三种精神”与消防、防欺凌知识一同传递,让精神传承与安全意识深植童心。

7月11日的总结大会,是成果的绽放。《我和我的祖国》唱出赤子之心,《绿水青山伴我行》喊出环保志向,情景剧《八项规定与青年修身》诠释廉洁担当……歌声与誓言中,支教故事落下帷幕,但“奉献、成长、传承”的种子,已在永定的土地上扎根。

五天时光,8名队员用青春热忱,为40名孩子打开新视野。这场山海之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青年担当的书写。福州大学“闽西红潮·碧水先锋”实践队,以行动证明:青春之力,终将在服务乡村教育的路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闽西红潮·碧水先锋”实践队踏上闽西热土,以“河小禹”之名,用脚步丈量着河流的长度,用专业守护着水域的洁净,用真诚将生态理念深深写进了闽西的土壤里,让绿水青山的画卷在闽西大地上愈发清晰动人。

碧水守护:从河岸到心间的生态实践

在永定区河滨路,实践队队员河滨公园开展科普调研同时沿河岸捡拾垃圾,排查排污口标识,利用水质监测APP记录河水相关状况,并向居民讲解护河知识,让河湖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为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我与河长面对面”主题座谈会在永定区水利局(河长办顺利召开。面对河湖治理痛点,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大学生水质监测志愿岗”“社区节水科普驿站”等建议,校地双方就“幸福河湖建设”达成合作共识,实现了高校智慧与地方需求的契合。

龙湖篇章:校地协同的生态治理样本

永定龙湖是汀江流域生态关键区,也是“两山”理念实践地。

实践队走进龙湖,在“西有龙湖”展厅,了解其从荒滩险峡到“生态浮岛+文旅融合”新图景的变迁,感受到红色传奇与绿色发展的交织。

福州大学与永定区龙湖保护与发展中心共建“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学院党委副书记承诺组织师生围绕蓝藻防控等开展研究,实践队副队长汇报的水质监测等前期成果,为基地建设奠定基础。

在生态浮岛现场,队员们见证了“贝鱼水菌草一体化”净水体系的神奇,并亲手采集水样,感受龙湖生态治理成效。

红色传承: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实践队走进红色场馆,赓续红色血脉,体悟荣光使命。

在永定客家土楼博物馆,队员们读懂了“团结进取、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认识到土楼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本。

在中央红色交通纪念馆,队员们被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故事所震撼,深刻理解了“使命必达”与守护河湖决心的相通之处。

在武平刘亚楼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和客家历史博物馆,队员们感受到闽西大地代代相传的奋斗基因,将红色记忆视为前行的动力。

产教融合:在产业一线读懂环保未来

实践队走进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龙岩水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地,从电控装备制造到固废处理流程,队员们在“访企拓岗”中体验了生动的“产业认知课”。同时开展“产学研协同”座谈会,校企双方围绕实习基地建设等展开讨论,队员们明白环保是需要技术、产业、人才协同的系统工程。

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点亮乡土未来

武平作为“全国林改第一县”,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绿色密码”。实践队在捷文村“我有青山”主题馆,了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历程,在五里村零碳乡村会客厅,见识了水稻田碳减排等项目。

实践队不仅观察,更积极行动。在水墨阳民乡村振兴基地,他们为电商直播助农建言;在象洞镇百香果基地,提出“百香果+文旅”推广方案,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智慧水利:科技赋能的护水新篇

在武平县智慧水利管理中心,队员们体验到科技为水利带来的变革。“水利一张图”系统实现“四预”功能,队员们操作无人机监测水质,体验智能化水阀调节,认识到环保需要技术创新。武平县河长办介绍,智慧水利让工作效率提升60%,水质达标率连续5年保持100%。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推动流域综合治理、共建幸福河湖贡献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

青春担当:以行动书写生态答卷

从永定河岸到武平山林,从实验室到智慧水利屏幕,实践队的暑期实践是“知行合一”的成长之旅。他们用行动拾起责任、采集数据、凝聚共识、丈量担当。

队员们深知,虽不能立刻改变水质、解决所有环保难题,但能让更多人懂得珍惜,用专业点亮希望。未来,实践队将持续以青春力量助力闽西生态发展,不断深化支教与护水行动的融合,进一步扩大实践成果覆盖范围,携手当地群众共同绘就闽西生态保护与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

文字:赖永欣、刘思言

图片:李洺轩、黄金浩

上一篇:“碳寻农途,智绘绿径”——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下一篇: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脉赓续·国韵传扬”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赴巴中开展“守护巴山,腰享健康”主题宣讲活动